专业号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境内。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边沿,铜仁市东部,东与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三县毗邻,南与本省万山区接壤,西与江口县交界,北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相依;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即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湘西台地主峰雪峰山之间,境内东西跨度最长为61.8 公里,南北跨度最长为48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1012.31平方公里,辖4街道办事处、4镇、5乡,共70个村委会和20个居委会。碧江区是贵州省铜仁地级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前身是铜仁地区行署驻地县级铜仁市。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碧江区西北部,跨环北街道办事处、和平土家族侗族乡和川硐镇,由东北向西南呈片带状走向(片指后洞河水库宽阔水面,带指后洞河流带状廊道),最东北端后洞河进碧江区境内,最南端至清水塘电站,主要包括后洞河水库及下游的后洞河至清水塘电站以及周边一定缓冲区域。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9′14″~109°14′25″,北纬27°45′48″~27°51′47″。湿地公园总面积416.75公顷。

二、地质地貌

湿地公园所处在贵州省高原东部,由高原向丘陵过渡的区域,境内山地、丘陵地形并存,地貌区域分异明显,地貌以低山峡谷为主,丘陵、河谷、山地分布于锦江干流沿岸。锦江台地上三级台地分布明显,第一级为高程10米以下河滩,第二级为高程25~30米坝子区,第三级为55~60米梯田式缓坡地。根据地质构造、岩性、地貌和海拔高度、切割程度及组合在空间上的差异,全区地形划分为3个类型。

东部中低山丘陵盆地侵蚀构造地貌区  位于市境东部,面积351.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3.7%。其基本地貌形态,是以六龙山和米公山两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为主组成的峰丛,包括着海拔300米以下的瓦屋盆地。岩溶和侵蚀的地貌组合呈北东向相间排列。马岩至漾头一段的锦江沿岸,陡峭的峡谷六龙山的西北坡是以岩溶峰丛为主的低山,峭壁岩山裸露,陷塌式峡谷与溶洞众多。六龙山的北坡则是侵蚀峰丛谷地为主的低山地貌,被溪流切割而成的峡谷顺主坡排列。司前、漾头河谷盆地是瓦屋向斜的主轴,地势低且岩层破碎。中间是易于溶蚀的灰岩和泥灰石,两边是冰质砾岩和灰质页石,多被剥蚀成低丘。由于瓦屋的长期冲积,形成境内最大的司前坝子,坝子四周还有不很宽的残丘、谷坡过渡带。分布于河谷东南的米公山和白竹山,多系粘土性变质岩基础,受几条支流的的溯源侵蚀,形成深切的峡谷。山高谷深,河床狭窄,是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中部低山台地低丘坝子岩溶地貌区  位于市境中间地带,东以六龙山脉西北端峭壁与云场坪马仙溪峡谷的连线。西以铜仁大断裂同地貌区分界,面积688.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5.4%。区内南、北两端为低山台地,中间是铜仁、谢桥河谷、盆地。以裸露型岩溶为主要标志。南部的茶店、大坪与北部川硐、白水两大敌片区,其地貌主要以岩溶石丘、谷地洼地为主要类型。片区中部的河谷盆地,锦江干流和小江、谢桥河、夹岩河、石竹河、灯塔河等众多支流汇集,河网密布远大于南、北低山台地,沿岸分布着典型的三级阶地,其中二阶地是城镇、村寨和坝子所在。整个盆地将近200平方公里,海拔在400米以下。分布着条带状清虚洞组灰岩,其碳酸钙较纯,岩溶化较强。坡立谷和峰丛是其地貌特征。

西部低山丘陵河流侵蚀地貌区  位于铜仁大断裂以西,呈斜长形。面积475.9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1.4%。具有河流侵蚀地貌的典型特征。该区在形态上有低山和丘陵之别。低山区分布在与江口县交界的边境沿线、大江和小江的分水岭地带以及锦江与舞水的分水岭地带。海拔在700米左右。丘陵分布在大、小江沿岸,河谷地貌突出,境内条带状低山峰丛的形成,受岩性影响很大。西北部边境的长坪和南端的半溪、铜锣一带,板溪群变质砂岩侵蚀缓慢,高出群峰之上。其余低山区山体,多系溶蚀残余的灰石盖顶,延缓了侵蚀速度,形成500米以上的低山峰丛。低山区以下,以众多溪沟峡谷为主干,干流两边排列着树枝状大小不等的“V”型冲沟丘陵状峰丛,峰丛基座窄而薄,峰脊陡峭,呈金字塔型坡面。锦江河谷海拔300米左右,大、小江较多马蹄型曲流和心洲,沿河较多的冲击平坝。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形地貌主要以河流和低山峡谷为主。

三、水文

境内河流广布,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锦江。属山区雨源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均靠降水,季风气候给境内带来了充沛的降水,由于地质地貌和降水特点的影响,水文条件表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地表水可分为东西向的锦江河谷富水区和南、北部低山源头贫水区;地下水可分为中部岩溶水富集区和东、西部地表季节性溪沟贫水区。境内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干支流13条,河流总长度305公里。

1)地表水

境内河流分锦江、车坝河两流域,均系洞庭湖水系。境内河网密布,长度在1千米以上的河流,共26条,其中1~5千米的30条,5~10千米的13条,10~30千米的30条,30~50千米的3条,50千米的以上的1条(锦江干流)。按流域面积划分,20平方千米以下40条,20~50平方千米的11条,50~100平方千米的5条,100~250平方千米的5条(即小江、谢桥河、石竹河、瓦屋河、车坝河)。锦江干流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277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4%。流域面积有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河流有6条,即锦江、小江、卜口河、谢桥河、石竹河、瓦屋河、车坝河。

锦江: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为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崐于武陵山脉梵净山南麓江口县太子石。流经江口县的德旺、闵孝,在崐江口县城左纳太平河后称大江;经坝盘,在境内西部长坪入境,向东崐蜿延流过坝黄、木弄、河西、城区左纳小江,右纳谢桥河后称锦江;崐到马岩后,经漾头镇下施滩,出境入湘,贯穿东西全境。境内河段长崐68.5千米,为河流全长的22%。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7%,崐天然落差94米,平均比降0.138%,境内河段相对平缓。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108秒/立方米。枯水年平均流量71立方米/秒,枯水月平均崐流量24.6立方米/秒。平均水面宽103米,年降雨量1369毫米。流域崐内年径流深845毫米,水位变化在3-10米之间。后洞河是锦江的二级支流。

小江:为锦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松桃县梵净山东麓懒崐板凳,流经松桃县沙坝、江口县溪口,在境内和平乡稿坪村入境,并崐在龙鱼两河口与德胜屯河、天生桥河汇合后,于城区江宗门铜岩附近崐注入锦江干流。境内流程32.9千米,占河流全长的33.7%。境内流域崐面积234.05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17%。境内平均比降0.1%,是崐全程比降的十分之一,为最平缓的下游河段。境内天然落差32.9米,崐枯水年平均流量26立方米/秒,枯水月平均流量8.62立方米/秒,多崐年平均流量34.7秒/立方米。后洞河是小江最大的支流。

2)地下水

砂、砂砾石孔隙含水层:分布在河流两岸阶地和沙坝。如稿坪、和平、龙鱼、寨桂、谢桥、瓦屋等地的河坝,这类含水层中,地下水与河水呈互相补充关系。地下水天然出露少,分布面积不大,镶嵌于其它类型之中。

碎屑岩、浅变质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分布在川硐、坝黄及和平、大坪等乡。由于碎屑岩、浅变质岩裂隙发育,风化后一般较为松散,含孔隙、裂隙潜水,其含水层流量较少。该区域内出露地下井大于1公升/秒的有94处,大于5公升/秒的共有10处,最大的为和平乡水源头,为26.5公升/秒,有川硐镇的兴隆泉11.5/秒,此类泉井主要由降水补给,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干旱季节水量大都不足。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分布在川硐、谢桥、茶店一线。由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地层中岩溶发育,加之在两大断裂带为主的众多断层线两侧,因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降水沿岩溶裂隙大量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潜流和士地下水库,潜流便以井泉形式大量出露地面。据1982年勘测:每秒大于1公升的泉井有221处,40~99公升的有8处,100公升以上的有2处,即鱼塘乡的澎水垄1250公升/秒,大坪乡的黄腊洞400公升/秒,这一富水性强的岩溶富水带,泉水的季节性变化小。在岩溶区,还有因地面漏斗较多,地下潜流较深泉水出露很少,是人畜饮水困难的地方,如鱼塘、大坪等乡。

3)水资源

碧江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为8.858亿立方米,占77.4%;地下径流为2.582亿立方米,占22.6%。

锦江流域主要支流平均年径流量:小江1.868亿立方米,谢桥河1.514亿立方米,石竹河1.098亿立方米,瓦屋河1.217亿立方米,卜口河0.632亿立方米,马岩河0.459亿立方米。车坝河流域主要支流平均年径流量:羊寨河0.661亿立方米,六马河0.883亿立方米。全区人均占有水量4115 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5937立方米。

境内过境客水径流量为27.767亿立方米。客水的补给,不仅使锦江干流的径流量保持平衡,而且使境内可利用的水量增加近2倍,全区径流总量(含客水)为39.207亿立方米。

4)水能

锦江河从坝黄长坪进入铜仁,入境处海拔299米,于漾头出境处205米,天然落差94米,水能蕴藏量3.98万千瓦,占全市水能蕴藏量的48.66%。1991年已开发电站43座,装机2.7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93.90%。主要支流分别从海拔500米以上的流向干流,落差在15~600米。因径流量小,公适合建设农村小型水电站。全区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计8.17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48万千瓦。

四、水质

根据碧江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水质监测资料,境内水源丰富,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按国家水系水质分级标准评定,境内水域的水质达到一级的占75%,二级的占25%,全部符合生活饮水标准。但水硬度偏高,锦江干流水质硬度为二级,其余支流和水库硬度为三级。铜仁市城区目前供水水源为锦江河干流和小江河支流大梁河,取水点分别在锦江河干流的鹭鸶岩段和建在大梁河上的天生桥水库库区。两个水源地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均为97.2%。

五、气候

碧江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季盛行偏北气流、气候寒冷,夏季盛行偏南气流,气候炎热潮润,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冬季风与夏季风在本市内交锋,形成多阴雨或雷雨天气。立体气候明显,市内地势落差大,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700米,有“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之说。也是反季节种植区。

碧江区气候是雨热同季,盛夏受北跳西伸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年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平均每三年一大旱,有“无旱不成年”之说;气象灾害频发的地方,常年有洪涝、冰雹、大风、雷电、干旱、凝冻、倒春寒、秋风等。

碧江区年均降水量为1265.4毫米,最大日降水量未251.0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NE,年平均气温为17.0℃;年最高温度为42.5℃,年最低温度为-9.2℃,年均日照时数为1131.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6%;平均阴天日数为217天,平均无霜期为296.1天,平均初霜日为12月9日,平均终霜日为2月14日;平均风速为0.8米/秒,最大风速为14.7米/秒,同时风向为NW。

全年雷暴日达126天,其中最大正闪强度252.22KA,最大负闪强度253.70KA,一年12个月均有雷暴天气出现,主要集中在6、7、8、9月。

六、土壤

全区境内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17个亚类,46个土属,108个土种。5个土类中,黄壤、红壤是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带性土壤,其间,镶镶嵌性地分布着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3种非地带性的土壤,但面积均狭小。

红壤土壤: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区域。原生植物是以青冈栎、红拷树、大叶拷、樟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目前多为次生松、杉林或油桐、油茶林所更替。成土母质主要为泥质页岩风化物和浅变质板岩及变余砂岩等坡残积物。土壤脱硅富铝过程强,pH值在4.5~6.0之间。根据发育的同阶段,分为黄红壤性土、黄红壤、红泥土3个亚类。

黄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低山坡麓和峰丛台地。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目前多为次生松、杉、油桐、铁芒箕及灌丛草坡所更替。母质多为砂页、页岩坡残积物和白云质灰岩等弱可溶性碳酸盐岩形成的老风化壳。根据其土壤发育阶段,可分为黄壤性土,黄壤、黄泥土3个亚类。

石灰土土类:分布在茶店、川硐、谢桥办事处,鱼塘、大坪、滑石、桐木坪等乡,自然植被多为疏林草丛、刺灌杂竹,以及麻栎、马桑、刺槐等乔灌类。石灰土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母岩因素的影响,pH值高,质地粘重,表层多具团粒结构,富含钙质。根据剖面层次的石灰反映和pH值表现,可分为黄色石灰土和淋溶黄色石2个土属。

潮土土类:主要分布在锦江及其支流沿岸育河流冲击母质发育而成。其质地疏松,通气性好,表层易结皮,下层含砾石较多。从上至下粘粒下移明显,但层次分化不明显,下分1个亚类,2个土种。

水稻土土类:是全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作土壤,由各类自然土和旱作土经水耕熟化而成。在长期的水耕熟化过程中,由于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复盐基与盐基淋溶,粘粒的积累与淋失等作用,产生了与起源母土显著不同的剖面形态和理化特征。根据其剖面水文层次状况,将其划分为6个亚类,16个土属,43个土种。6个亚类中,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的面积最大,为13249.53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69.71%,主要分布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坝子、槽谷区和丘陵缓坡坡脚。按其起源土壤和地形、水文等因素,其下分为黄泥田、黄红泥田、大眼泥田、潮泥田、冷水田5个土属。按发生母土类型,此亚类分为坡墚黄泥田、坡墚黄红泥田、大泥田和潮沙田4个土,主要分布在川硐、滑石乡镇。

湿地公园所在的碧江区土壤属中亚热带贵州高原东部,向丘陵过渡的区域,山地黄壤区;主要为山地黄壤、黄红泥土、黄色石灰土,另有少量山地红壤和石灰化土及水稻田土等。土壤均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

社会经济条件

一、行政区划

全区土地总面积1012.31平方公里(不含已划转万山区管辖的谢桥办事处、茶店镇、大坪乡、鱼塘乡行政区域,下同),现辖区中办事处、环北办事处、河西办事处、灯塔办事处、川硐镇、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滑石乡、和平乡、桐木坪乡、六龙山乡、瓦屋乡共4个街道办事处4镇5乡,共70个村委会和20个居委会。

项目区只涉及到环北办事处、和平乡和川硐镇三个行政单位。

二、人口

2012年末,碧江辖区内总户数9.7536万户,总人口30.1648万人(户籍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6.9522万人,非农业人口13.2126万人;男性人口15.4631万人,女性人口14.7017万人,18岁以下有7.2460万人,18-35岁有7.9423万人,35-60岁有10.8705万人,60岁以上有4.106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2:100,全区出生人口4580人,出生率为15.18‰。碧江区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有汉、土家、侗、苗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

环北办事处辖5个社区40居民小组,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1.7708万户,总人口5.14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913万;

川硐镇辖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760,总人口1.72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7人;

和平乡乡辖8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户数6525,总人口2.19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6人。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涉及碧江区的环北办事处、川硐镇和和平乡三个单位,规划范围内无居住人口。

三、社会经济

2012年,碧江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6.9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4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96亿元,同比增长1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3.07亿,同比增长78.1%;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同比增长35.1%,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2亿元,同比增长30.7%;储蓄存款80.31亿元,同比增长21.8%;居民消费价值指数102.3%,同比增长2.3%;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31.56万人,同比增长51.2%,旅游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16.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1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42元,同比增长9.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10元,同比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86元,同比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19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城镇23.39亿,同比增长18.8%,乡村4.8亿,同比增长2.1%;农业生产总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农业产值7.09亿元,同比增长10.0%,林业产值3246万元,同比增长9.8%,牧业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7.2%,渔业产值5062万元,同比增长8.4%,服务业产值3942万元,同比增长7.2%;全区就业人数8208人,同比增长85.6%。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全市第2位。

表2-3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表

单位:户、亩、万元

  

行政村

土地面积

户数

人口

劳动力

耕地面积

林地面积

农业产值

林业产值

第二产业产值

第三产业产值

初中文化以上人口数

人均年收入(元/年)

主要经济来源

环北办事处

清水村

3516

482

1620

1531

482

 

633

 

2970

4118

785

11000

务工

川硐镇

小江口村

3590

646

2974

1814

976

2974

387

27

 

140

1217

4678

生产务工

和平乡

龙鱼村

218214

776

2728

1279

1754

5000

565

498

 

 

785

4418

务农务工

 

四、土地利用现状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416.75公顷,分为湿地、林地、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其它用地。

其中,湿地面积228.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82%;

林地面积为15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56%;

耕地面积为2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3%;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

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1.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0.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

其它用地面积2.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2%。各土地类型面积详见表2-4。

表2-4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表

  

面积(公顷)

占总面积比例%

1

湿   地

228.45

54.82

2

林   地

152.36

36.56

3

耕   地

27.22

6.53

4

交通运输用地

5.18

1.24

5

水工建筑用地

1.18

0.28

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21

0.05

7

其它用地

2.15

0.52

 

合   计

416.75

100

 

 基础设施条件

一、道路交通

90年代,铜仁市交通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3~2007年,先后争取国家投入资金117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67条、桥梁13座,总里程703公里,实现了全区125个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建成使用,大兴机场扩建复航,渝怀铁路建成营运,全区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不断的改善了铜仁的投资环境,而且还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碧江区东与湖南省的凤凰、麻阳、芷江县接壤,南跟万山区毗邻,西和江口县接连,北同松桃苗族自治县相依。周边交通却以区客车站为中心,经省道201线北上至大兴26公里,至松桃90公里,出贵州至凤凰63公里,至吉首116公里,至怀化157公里。经省道201线南下至万山36公里,至玉屏73公里,至凯里236公里,至贵阳426公里。经省道305线西行至江口49公里,至梵净山景区68公里,至遵义404公里(以上均为营运里程)。市境内,铜仁客车站至云场坪28公里,至漾头31公里,至瓦屋41公里,至六龙山51公里,至和平21公里,至川硐12公里,至滑石28公里(以上均为营运里程)。全区实现了乡乡(镇、办事处)通公路的目标,95个行政村都有公路通达。

1)公路

全区已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公路总里程839.7公里。其中,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里程85公里,省道(201线和305线)干线公路78公里,实现公路标准一级路4公里,二级路43公里,三级路31公里;水泥路面4公里,沥青路面74公里;县道公路129.7公里,乡道公路187.8公里,通村公路423.4公里(不含简易道),厂矿专用公路20.8公里。杭瑞高速正在建设中。

2)铁路

渝怀铁路西起重庆江北,东至湖南怀化象鼻子,包括重庆枢纽配套工程,途经重庆、贵州、湖南3省市的长寿、武隆、涪陵、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松桃、江口、铜仁、麻阳等17个区、市、县(自治县)。全长624.523公里,其中重庆市461.684公里、贵州省95.471公里、湖南省67.368公里。渝怀铁路铜仁市段从DK520 600起至DK563 862止,全长43.26千米,从西向东沿小江、锦江横贯过境铜仁市,设有火车站5个,即观音山站、铜仁站、铜仁东站、九龙洞站、漾头站。共有桥梁43座,6074.35延米;隧道22座,10818米;立交桥涵110座。铁路大桥有大路河特大桥,全长740米;铜仁锦江1号大桥,桥长350.03米;铜仁锦江2号大桥,桥长463.13米。

3)航空

铜仁大兴机场地处黔、湘两省交界处,距铜仁城21公里,距湖南凤凰县城30公里。机场始建于1958年,机场占地1397亩,跑道长1500米、宽40米,为混凝碎石跑道。1972~1981年,开通铜仁—贵阳—成都航线,曾起降过“运五”、“里二”及“伊尔14”等小型飞机,现已开通铜仁—北京、铜仁—贵阳、铜仁—广州、铜仁—桂林的往返直飞航班。2008年11月28日,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铜仁地区行署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三方在铜仁共同签署了铜仁·凤凰机场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将铜仁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并按国内重点旅游机场4D标准进行改扩建。

4)水运

碧江区境内主要通航水域有大江、小江、锦江、漾头库区、凉湾水库等河流库区。近年来,全区通航里程28公里,铜仁至芦家洞7公里,芦家洞至漾头电站21公里。2006~2007年,省航务局对锦江沿途木弄、落鹅等9处渡口码头进行改造,并且还建候船亭等配套设施,全区尚有渡口36道,车渡口1处。

5)桥梁

全区先后新建沙子坳、石灰坡、白花浪1号桥、曹家坪、马岩、凯芒、长坪、小江口8座中桥503.6延长米,改造灯塔、拜么坡3号桥、白羊山3座中桥163.5延长米,新建小桥49座1049.9延长米,新建人行桥4座220延长米,其中小江口一带村民集资自建3座人行桥190延长米。

项目区所在的铜仁市碧江区交通便利。现有的交通状况,川硐—新塘公路,清水塘—小江口—天生桥电站公路,两条公路只形成一纵一横的交通格局。正在规划四纵三横的交通格局,即四纵是是201省道、天生桥—界上12公里的新建工程、清水塘—天生桥20公里;三横是川硐—新塘—婆洞9公里的改扩建工程,界上—婆洞8公里的新建工程,小江口—半沟6公里的改扩建工程。建溏桥梁、中寨中桥、川硐湾中桥和界上中桥,从而形成环天生桥景区的环线公路网。

二、给水、排水

湿地公园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良好,给排水条件良好。

三、电力、电信

碧江区境内共有装机50千瓦以上水电站23站45台,装机容量27050千瓦,占可开发量54811千瓦的49. 32%(其中,铜仁汞矿2站4台,720千瓦,占2.7%;地区直管电站4站9台,6640千瓦,占24.5%),年发电量13561.83万千瓦时(其中,铜仁汞矿150万千瓦时,地区3175.83万千瓦时),用电量11527万千瓦时。已与大网联网运行,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大提高和改善。

湿地公园电力主要由10kV尖线供电。清水塘电站周边供电线路有10kV锦民线(110kV锦江变);10kV尖职线(110kV尖岩变),新滩村由该线路供电;两河口、小江口、高砚周边供电线路有10kV尖职线。天生桥电站周边村组、川硐镇由10kV尖职线。目前10kV尖线负载率70%,以乡镇供电为基础架设并处于10kV尖线末端。

湿地公园内通讯条件较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湿地公园涉及乡镇设立了通讯广播站,信号可覆盖全园。

 历史沿革

一、建置沿革

铜仁自《禹贡》划分九江为荆州西南荒裔。周属楚。秦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郡。隋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始置万安县,隶锦州卢阳郡。天宝元年(724年)改万安县为常丰县。宁初设于蛮,先属锦州砦,后并入沅州麻阳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铜仁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安抚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裁铜仁司置铜仁县,为一府一县治。清光绪九年(1883年),铜仁县治移有溪司江口,府、县分治。

民国二年(1913年)搬铜仁府,铜仁县治又从江口迁回铜仁,隶黔东道,道署设镇远。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铜仁县直属贵州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贵州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铜仁为驻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并入第一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43年)复设贵州省督察专员第六行政区,仍为驻地。

1949年11月11日铜仁解放。12月1日,成立铜仁县人民政府。同时,设贵州省铜仁地区行政公署。

198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

1992年2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铜仁市撤区并乡建镇工作,撤销谢桥、茶店、坝黄、川硐、漾头5个区及大部分乡,全市建立16个乡、镇、办事处,即市中办事处、环北办事处、河西办事处、谢桥办事处;坝黄镇、川硐镇、茶店镇、漾头镇、云场坪镇;大坪乡、鱼塘乡、桐木坪乡、和平乡、滑石乡、瓦屋乡、六龙山乡。

2006年8月13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灯塔办事处。由漾头镇划出马岩村、共同村,滑石乡划出滑塘村,环北办事处划出灯塔村、龙田村和纸厂居委会,谢桥办事处划出的寨桂村、柑子冲村,组成灯塔办事处的行政区域。从而全市变为17个乡、镇、办事处,它们分别是市中办事处、环北办事处、河西办事处、谢桥办事处、灯塔办事处;坝黄镇、川硐镇、茶店镇、漾头镇、云场坪镇;大坪土家族侗族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桐木坪侗族乡、和平土家族侗族乡、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

2007年,全市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将150个行政村变为95个村。次年,全市有17个乡、镇、办事处,95个行政村,1436个村民小组,9个居委会、15个社区居员会103968户,366918人。

2008年12月,铜仁市委、市政府迁城郊谢桥办事处(邱家寨)为民服务中心办公。铜仁地区行政公署驻铜仁市河西办事处。铜仁市人民政府驻铜仁市市中办事处。铜仁市是铜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批复内容为:一、同意撤销铜仁地区和县级铜仁市、万山特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碧江区花果山中路20号。二、铜仁市设立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不含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行政区域为碧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环西路93号。

碧江区,成立于2011年11月,是贵州省铜仁地级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前身是铜仁地区行署驻地县级铜仁市。它位于铜仁市的东南部,与万山区、江口县和仙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凤凰、麻阳、芷江等县相邻。现碧江区辖4办事处、4镇、5乡(河西、环北、市中、灯塔4个街道办事处,云场坪、川硐、坝黄、漾头4镇,桐木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5乡)。

二、后洞河水库概况

天生桥水电站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大梁河干流小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五级,是大梁河梯级开发中最大的一座电站。电站坝址位于大梁河下游天生桥段,下距贵州省铜仁市城中心15公里,距小江口上游5.5 公里,距铜仁市川硐镇3公里;电站库区库头属铜仁市川硐镇,库尾属松桃县大兴镇。后洞河河流发源于湘西腊尔山西麓的科绒,此为“东源说”。还有“西源说”为松桃牛郎的笔架山,是邻县松桃的第二大河,松桃称它为“河界营河”。

天生桥水电站坝址有天然石拱桥横跨峡谷,大梁河河水由桥下穿洞流过形成暗流,堵塞桥洞即可获得至少125米高的水头落差。为充分利用天生桥的特殊地形条件,坝线布置在暗河中段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大坝由天生桥下部暗河堵洞体及桥面以上副坝构成。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43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0.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1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7.13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0.217千克 /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410 米(水库回水长度7. 7千米)、死水位385米、总库容 483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430万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22兆瓦,引用流量21.8立方米/秒,额定水头119 米,年发电量7960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3616 时,保证出力3兆瓦。天生桥水电站属III等中型工程,50年一遇设计洪水入库流量1570立方米/秒,500 年一遇校核洪水入库流量2590立方米/秒,枢纽建筑物由毛石混凝土重力坝、坝身表孔泄洪、拱型堵洞体、简式进水口、洞内明厂房组成。工程以发电为主承担调峰、事故备用等任务,兼有灌溉、供水、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天生桥水电站具有工程投资少、库区无移民和无淹没耕地、工期短、交通方便、经济指标较好等优点,是铜仁市不可多得的优秀电源点。

后洞河水库为峡谷型水库,水库狭长,湖泊效应弱,形成一个调节水库,水深增加,水体容积增大,水流变缓,河湾增加,污染物深沉作用加强,污染物含量将降低,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从而使鱼饵增加,有利于静水生活的鱼类生存和繁殖。水库两岸主要是崖岩,淹没较多的是灌木草丛,河岸植被植被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水质清澈,空气清新,山势雄伟,瀑布高悬,千仞壁立,多数峡谷,岩壁呈垂直状。库区河面烟浓缥渺、天水相连、水鸟翱翔、鱼腾虾跃,天光、水光、山影、云影组成一幅幅绚丽图画。两岸山体相拥相对、绵延1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景观。地质结构稳定,可开展旅游活动。根据水库的资源情况,将后洞河水库打造成为“高峡平湖、峡谷胜景、休闲天堂”的旅游胜地。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碧江区是贵州省和铜仁市的重要窗口,是最适宜休闲度假、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理想区域。碧江区素有“黔东明珠”的美誉,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西部名城,拥有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贵州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南门明清古城,是贵州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天生桥位于城北12千米处的川硐镇西边,高约110米、宽约150米、长约70米,险峻雄伟,蔚为壮观,犹如一根大梁横亘两岸,因此古代又将天生桥河称为大梁河。巨大的桥洞呈倒V字形,高50余米、宽30余米。据说以前天生桥上有许多天然小洞,日月天光直透而下,在桥洞里向上仰望,透下的亮光闪闪烁烁,犹如九天繁星,因而又名“天星桥”。

天生桥电站建成后,水位提高了近百米,蓄水形成的高峡平湖,并不影响神奇险幽的天生桥峡谷那别具神韵的旖旎风光。天生桥河常年稳定的流量为每秒10.8立方米,但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却高达每秒1263立方米。千百万年来,无论是盈盈清泉、涓涓细流,还是排山倒海的山洪,它们百折不回地洗刷着、冲撞着,硬是将这平均海拔600余米的台地,由北向南切割侵蚀成一条两三百米深的大峡谷。

天生桥峡谷陡峭的陵岸令人叹为观止。天生桥峡谷河床水面平均宽36米,有的河岸是一些凹进去的洞穴,悬挂着的一条条钟乳石,向下叮叮咚咚地滴着不尽的泉水。很多地方没有一点缓冲的河岸,无数的瀑布从山顶向峡谷倾泻,在山壁上堆砌出无数的钙华体物质,如奇花玉树,似珍禽异兽,千姿百态,斑斓纷呈,点缀着同河水直接相连的悬崖峭壁。这些高耸入云的峭岸时而孤峰独峙,嶙峋峥嵘,壁立千仞,时而迤逦连绵,苍莽起伏,重峦叠嶂,堆青绚绿,峰回水转,水穷峰出。

天生桥河两岸的瀑布更是千姿百态、各具千秋。天生桥峡谷两边沿岸数百米的高岸上,供无数的村庄、稻田用水的清清泉水、涓涓溪流,最后都向峡谷倾泻,于是便形成了峡谷两岸无数各种各样的瀑布。这些瀑布,无论大小,都极具魅力,大的白练横空、滚玉抛珠、声若雷鸣,银波触地处,腾起千堆白雪;而小的瀑布则飞飞扬扬,缥缥渺渺,时断时续,雾雨迷蒙,像遥远的天际飘来的若有若无的一段神曲,那弥漫悬浮于峡谷的水雾,仿佛是一片片随风飘舞的悠扬的音符。天生桥大峡谷集神、奇、险、幽于一体,是人们旅游、探险、漂流、避暑的好去处。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8001700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